丑舊寅新宏圖展,牛歸虎躍春意濃。1月25日,杭州種業集團召開2021年度工作總結暨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集團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黨員、職工代表參加會議。
01/
年度工作總結匯報
成績亮眼未來可期
會上,各部門、子公司負責人分別匯報了2021年工作亮點及2022年思路。
******
副董事長、總經理項亦斌作集團2021年度工作報告。
2021年,集團公司以“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積極促進產學研用結合“育繁推”一體化。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20%以上的增幅快速發展,種子主營業務收入4196.9萬元,銷售量達426.21萬公斤,創歷史新高,增幅26.17%;優質農產品累計營收1521.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47.2萬元,同比增長41.6%。
2022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戰略規劃的關鍵期,我們必須因時而謀、應勢而動,重點推進《優質高產高效水稻新品種選育推廣》項目、市政府和中國農科院戰略合作協議項目、國內種業頭部企業強強合作項目實施,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種業創新發展的各項工作,努力將集團做實做大做強。
02/
翻閱2021獲掌聲
贏戰2022赴未來
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利祥總結了集團公司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和2021年亮點工作。
2021年集團工作,有三大亮點:
一是榮譽多。集團公司獲評市級“文明單位”,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浙江省農業豐收三等獎。“稻專班:當好田保姆,山地變糧倉”入選全市“民呼我為”最佳實踐案例,“種·豐收”黨建品牌獲評市國資系統優秀黨建品牌。
二是成果多。2021年審定鮮食玉米“杭彩糯710”、秈粳雜交稻“浙杭優820”和早秈稻“浙1708”等新品種3個,實現了我市鮮食糯玉米品種國家審定和秈粳雜交稻品種審定零的突破,水稻品種“浙杭優210”“浙杭優220”“浙杭優K202”和鮮食玉米品種“杭黑糯806”提交國家或省審定,自主選育水稻不育系“浙杭K2A”和新組合“品39”“示13”等一系列秈粳雜交稻品種贏得了中國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和長江流域糧食主產區種業科研與企業的一致青睞,“利豐710”“利豐714”“浙甜105”等一批優質多抗西甜瓜新品種進入生產測試和示范,“杭州智造”新品種創新再上新臺階。
三是擔當多。全省建立節水抗旱稻高產高效示范基地5000余畝,全省播種面積達5.63萬畝,增產糧食2.3萬余噸;積極推進100噸“冰糖心”蘋果入杭助力“疆果東送”,為浙江援疆“十城百店”工程添新助力;黨員服務設立“先鋒崗”“示范田”,安全供種突破400萬公斤;積極參與慈善捐款,助推市慈善總會共同富裕慈善項目、“錢塘善曉”伙伴計劃實施執行;對口幫扶淳安石林鎮,在衢江、建德等地建立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新品種示范方,助推山區26縣(區)農民增收增產。
孫利祥強調,2022年工作要做到7個“要”:
一要加強政治建設。緊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這“一條主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并學習好貫徹好二十大精神,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筑牢忠誠思想根基。
二要抓好“種業施工隊”建設。深化“黨員人才培養工程”“黨建+項目”“種·豐收”品牌建設,推進人才強企工程,切實打造一支“一懂兩愛”的素質過硬的“種業施工隊”。
三要加強種業科技創新。抓好種子源頭,聚焦種業科技創新自主自立,不斷深化與種業“國家隊”的合作機制,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賦能種業創新。
四要強化良種供應保障。著力抓好農業生產的良種源頭保障;突出抓好早稻良種保供,打響“山地變糧倉”樣板品牌,著重做大水稻、鮮食玉米、鮮食大豆和特色瓜菜4大種子產業。
五要提升平臺創新能級。有效發揮“海南、徑山、九堡、內蒙”四大平臺作用,有序推進分子育種實驗室和南繁科研育種中心運營,為全市農業企事業單位搭建共享平臺,增強種業創新動能。
六要完善“數字種業”體系。深耕城市微農領域,積極完善未來微農精品項目,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綜合性種業大數據服務體系。
七要推進清廉種業建設。把清廉文化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形成依法依規經營發展的企業特色文化,形成干事創業、積極向上良好氛圍。
03/
傳達學習會議精神
表彰先進鼓舞士氣
會上,黨委副書記吳杰傳達學習了全市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全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就落實有關要求作了部署。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王勇澤宣讀了杭州種業集團2021年度先進名單,并現場進行了頒獎表彰。號召集團上下要見賢思齊、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
(黨政辦投稿)